【Smashing专栏】产品头脑风暴的框架

头脑风暴早就因为混乱和可行性低而没有什么好口碑。人们走进一个放着即时贴和白板的房间期待着伟大的想法就此诞生。而问题是,即使产生了一些伟大的点子,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来明确该将其中哪些好点子付诸行动。

使用实用用户故事地图为世界500强公司设计一个新的服务。面对照相机的就是我。

实用用户故事地图的诞生

一年前,我和同事MichaelAJ & Smart的创始合伙人)参加了大牛Adrian Howard关于敏捷开发中功能优先级排序的大师班。具体讲的就是,我们在探询如何确认下一个新增功能点及其发布时间这一问题。通过课堂练习,我们发现:这一枯燥而系统化的方法却可以有趣地搭建起一个产品探索工作坊。所以一周后,和往常我们想要实验一个新技术时一样:没有过多准备和考量我们就对一个高风险客户进行了测试。

结果简直完美。用户故事地图带给工作坊的框架着重于构思和探索,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从那以后我们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并在一个又一个工作坊中实际加以改良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我们称之为“实用用户故事地图”(简称applied USM),因为它已经自成体系。去年我们在所有委托项目中都应用了这种方法,并发布了成功的产品,或者为已经成功的产品带来更大的成功。经过这一年,我们发现通过“实用用户故事地图”(applied USM)不仅可以产生任何人都不能独立完成的奇思妙想,还是帮你和客户或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的完美工具。接下来我就来讲讲它都是如何做到的。

所需要的道具

所需要的总时间

10~15人的情况下,大概需要45~50分钟。每增加10个人,时间就要延长10分钟,同时增加一个主持人。比如:

第一步:故事

整个流程都靠故事串起。很简单,故事就是你所服务的假想用户遵照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所要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明确用户是谁”不在讨论范围内)

例子:在一个故事中用户也许会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比如说,如果我们讨论的是为体育爱好者们设计一款阅读器,那么我们大概就会讲一个发生在比赛日的故事。或者如果是要为飞行常客设计一款增值服务,我们也许就会讲一个从第一次订票直到飞行的更完整的故事。

如何创作这个故事

一个参与者在写步骤。

保证时间轴是水平的,同时避免在纵轴方向贴太多内容。这些空间后面还有别的用处。

第二步:操作分组

为了更清晰明确,我们要把时间线上的操作分组。当你要讲一个很长的、跨度数天的故事时,这个方法显得特别有效。稍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分组来轻易地找到应该关注故事中的哪一部分。这个步骤很简单,应该由主持人来完成。

让我们分几个组!

如何分组

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详细分组,但一般来说,4到5个组比较合适。

干得漂亮!

第三步:头脑风暴!

接下来就是最有趣的部分了。参与者需要针对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提出尽可能多的相关的点子。这里说的是针对时间轴上的一个步骤(比如说,“起床”),提出在一天中的这个时间点上你的产品或服务将如何对用户的生活产生影响并与之互动。用一个新闻阅读APP来举例的话,它看起来大概会像下图这样:

头脑风暴阶段

这个阶段要控制在15分钟内,不过这已经足够发散出很多的想法了。需要强调的是,主持人一定要向参与者们说明:在这个阶段,数量比质量更重要。这些想法是否可行甚至是否合法都不重要!只要确保每个人在时间段内尽可能地发散思维。

如何脑暴

如果结果看起来不是这样,那一定是出了什么大问题。

看看这些分好类的即时贴,真是太棒了。

第四步:投票和排列

现在每个参与者都了解了时间线上的这些想法,就是时候投票了。这样我们可以很快从同组即时贴中找到方向,并在后续工作中优先实现这些功能和点子。

到了做决定的时候了。

如何投票

投票中

投票中

投票中

关于排列优先级的一些要点

得到一个按优先级排列的功能列表已经很棒了,但是到这一步还没有思考接下来应该开发其中哪些具体的点子。比如,其中一些可能根本不可行或者需要花费几个月才能实现。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把这些蓝色即时贴放入一个“投入/影响坐标系”。这样做不仅可以专注在切实可行的点子上,同时对于那些想法疯狂的人,即使他们出的主意不会立刻被付诸实践,也不会因此感觉想法被抛弃。

投入/影响坐标系。(图片来源:Anne Simmons)

定义“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它可能和功能点对于用户和企业产生的影响有关,或者指的是某些可以解决的具体问题。

使用并采纳应用USM

就像我说的,我们在每个案例中应用USM,这里会列出一些具体的案例。

好了!这就是实用用户故事地图(applied USM)

在流程里的这个阶段,通过所有人一起头脑风暴并投票,应该产生了一大堆好的想法、针对于产品特性的好建议或者好的解决方案。当然,对于一个完整的产品探索或是创新工作坊,在这前后还有许多步骤要做。通常,在applied USM之前,我们应该已经对用户有些了解并且有基本的用户画像;而在applied USM之后,接下来就是描绘出具体的界面或是服务理念。一个典型的为时一天的产品探索工作坊大概具备以下特点: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实用用户故事地图”

applied USM非常通用而且灵活,可以应用于任何产品或服务的构思阶段。applied USM成本低且容易应用。同时,在推广到全公司之前,你也可以在小范围的产品团队内进行试验。建议先在一些非关键项目上进行实践,比如产品里用户账号部分的更新,或者是为了增加用户参与度而对某个现有用户流强调入口(比如,在平日里向用户推送一条有用的提示)。

希望你可以找到机会在公司里或对自己的客户将“实用用户故事地图”的方法加以实践。如果你真的做了,请记得和我分享结果!


本文由Smashing Magazine独家授权异步社区发布简体中文版。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