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集问题】向《构建之法》作者&微软研发总监邹欣提问



邹欣,现任微软Windows中国工程团队首席研发总监。

1996—2003年,邹欣在微软Outlook团队从事开发工作;

2003—2005年,他在微软内部质量工具团队和Visual Studio团队负责软件项目管理工具的开发;

2005—2012年,他担任微软亚 洲研究院技术创新组研发主管,负责研究成果的产品化和创新项目;

2012—2016年,他担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首席研发总监,负责必应搜索客户端、必应输入法、必应词典等产品。加入微软前,邹欣从事过商用Unix系统、 GPS/GIS软件开发及测试工作。 

邹欣于1991年获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学位。他在2007年出版了《移山之道》,于2008年出版了《编程之美》 (合作),于2014年出版了《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

                                              goujian.png

软件工程牵涉的范围很广, 同时也是一般院校的同学反映比较空洞乏味的课程。 但是软件工程的技术对于投身IT 产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邹欣有长达20年的一线软件开发经验,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数所高校进行了长达6年的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在16周的时间内让同学们通过 “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掌握实用的软件工程技术的教学计划,并得到高校师生的积极反馈。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软件工程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形成教材。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共分17章,对照美国ACM/IEEE2013年新出版的计算机科学教学指导(Computer ScienceCurricula 2013)中的软件工程相关部分,这本教材覆盖了其中大多数Core-Tier1和Core-Tier2的内容。可以说,全书对软件工程内容的覆盖不逊于任何一本现行的教材,同时讲述了业界最新实践方法。

以往,按照传统软件工程的瀑布模型,老师在课堂上讲得面面俱到,但唯独忽视了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过程是从软件维护开始,经过修改Bug、重写小模块、设计大模块到需求分析。因此,老师灌输的知识越多,学生理解的内容就越少。《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遵循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规律,引入“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实际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重视及时的反馈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开发出实用的软件,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工具,在专业水平上可以通过一流软件企业的面试。


请在评论区提出你的问题,最终问题被采纳的小伙伴儿将免费获得异步社区电子书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