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有效,有趣

一直都想写一篇,但是始终没有足够的冲动让我开始敲下键盘。今天,终于等到了《Python数据分析》的新样书,我知道该写点什么了。这是一篇我给自己定的命题作文,因为韩老师说他要写一篇《那年,那书,那人》,然后我就“脑洞大开”来一篇小赞韩老师的《有识,有效,有趣》吧。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题目呢?一方面是要呼应韩老师的文章标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几个词确实很好地概括了我和韩老师这一次的合作。首先,对于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足够的专业知识是对译稿内容的重要保障,也是对读者负责的必然要求;其次,关于计算机类的出版物而言,要顺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能否顺利在设定的工期内完成出版就是关键要点,因此效率必须是重中之重;最后,在漫长而繁复的翻译和出版流程中,如果无法适时地调整状态,那也很可能会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在与韩老师的合作中,我所体会到的就是“有识,有效,有趣”。 

“有识”是我想送给韩老师的第一个标签。自从与韩老师合作以来,关于翻译的事宜我都非常之省心。无论是翻译内容上的精准,还是语言表达方面的润色,都可谓是功夫及其到家。除了与翻译内容相关的主题之外,韩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也时常涉猎关于数学、金融、物理等方面的知识,他都能参与话题。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语言中还常常带入一些非常文雅的语句,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喜欢琢磨文字也喜欢研究专业技术的“百事通”。认识这样一名译者,是我莫大的荣幸。他既是我工作上的优质搭档,也是令我非常敬佩的前辈。 

“有效”是我想送给韩老师的第二个标签。工作以来,我越发觉得,每一个人其实都非常喜欢与高效的人合作,我本人也不例外。在我们的合作过程中,韩老师翻译的稿子不仅质量好,回稿效率也非常高。一度让我们的合作进入了互相督促、互相追赶进度的过程,几个月下来,这本书的翻译如期完工,并且每一次的修改和反馈都非常畅快,同时也能够在对译稿修改和关于措辞的讨论中碰撞出更多好的翻译表述形式。在如此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中,原本以为自己快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都还给母校了,却发现自己对Python语言也有了兴趣,偶尔还能“有所学、有所得”。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次的合作让我乐在其中,也让我有意识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高效率的人。 

“有趣”是我要送出的第三个标签。虽然说高效是每个人对自己合作伙伴的最终期待,但是如果缺乏了“有趣”,那么合作的过程也常常会陷入一种枯燥压迫的境地。韩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为人低调却不乏风趣。从最开始不愿意被我称为“老师”,到后来我莫名其妙地被他称为“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拧巴却不断默契的过程。 

写了这么多,好像不是“小赞”额。。。不过,如果你想跟我一样去认识这位“有识,有效,有趣”的韩老师,那就去读一读他翻译的这本《Python数据分析》吧。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