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沛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Wireshark

人物简介:林沛满,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EMC网络存储部门的主任工程师。多年来为多个产品团队提供过技术咨询,范围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域等。在微博上关注林沛满的同学一定都见过他花园中的花,美不胜收。他对于很多热点话题都发表过真知灼见,犀利又幽默。在新书《Wireshark网络分析的艺术》上市之际,异步社区对林老师做了邮件专访。


 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学习经历吗?

『林沛满』:我大学读的是电信学院自动化系,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当时觉得它很有科技含量,后来才发现只有计算机相关课程是我感兴趣的。毕业后应聘了一家知名外企,成为其IT Center的第一批员工。我至今还很感激这家公司,光技术培训就给了两个月,请来的讲师也非常专业。不过我不太适应他们的慢节奏工作方式,比如我们team要管理很多Windows服务器,在我之前他们都是手工做Health Check的。我做了第一次就受不了,于是写了个脚本自动完成(通过Windows的WMI去做),再自动生成Excel报表。公司由此发现我有开发能力,又安排我去做CRM系统开发,其实我的代码写得很不专业,经常被科班出身的老婆嘲笑。再后来我的两任上司都被EMC挖走,我也就跟着过来了。


你从少年时就在家中动手搭建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虚拟环境,到如今在EMC担任网络存储部门的主任工程师,这中间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是由兴趣主导的吗?

『林沛满』:为了伪装成纯粹的技术高手,我本应该一本正经地回答,“是的,除了兴趣还能有什么呢?”。不过真相其实很平庸:在刚接触网络的时候,的确是出于兴趣。当时手头没有设备,还千方百计去找机会练习。然而等到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兴趣就没那么强烈了。旅游种花陪妹子,哪个不比看网络包更有趣?我之所以还能坚持学习网络协议,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工作所迫,要处理最复杂的那类网络问题,尤其是做性能调优,就不得不熟悉协议细节;二是成就感,同事的感谢和公司的奖励,让我觉得坚持是有意义的。


能介绍一下你在EMC的工作吗?

『林沛满』:我在EMC的几个产品组工作过,都是和网络及存储相关的。最早做的那个产品比较底层,就是链路聚合、路由交换、生成树之类的东西,跟思科的培训很对口。后来换了个产品组,需要用到很多应用层和传输层的知识,才意识到自己对网络的认识有多浅薄,我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Wireshark的。经历了一些变动之后,现在我的工作已经很固定了,就是回答各种技术相关的咨询,偶尔也会提供一些培训。由于EMC的产品线很多,所以我每天收到的咨询也是五花八门,域管理、网络、文件系统、镜像和备份……几乎数据中心里的各种问题都有涉及,光网络协议列出来就一大堆。简单来说,就是很纯粹的技术工作,但是内容却很杂。

 

你写了2本Wireshark的书了,下一本打算写些什么?

『林沛满』:我曾经想过写一本教程式的网络书,不过看了国外一些同类书籍后,觉得无法超越,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下一本打算写的是园艺相关的(希望没有让你笑到喷饭)。我在这方面投入不少,如果春天来看看我家院子,你一定会对园艺感兴趣的。现在市面上的园艺书都在拼摄影水平,看起来赏心悦目但缺乏技术含量,因此我想写一本纯干货的,分享多年积累的扦插、嫁接、播种、牵引等技术。准备下一个春天开始写,如果喜欢的人比较多就坚持写下去。

 

如何看待近期大陆网民翻墙去刷Facebook评论的行为?你觉得互联网的秩序需要怎样维护?

『林沛满』:我不是黑客,也不从事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所以怎样维护互联网秩序之类的大问题就不回答了(其实我是怕说出真实想法之后贵社区会被查水表)。到墙外学习我倒是很支持的,单就网络分析技术而言,墙内几乎没有像样的资源,连 http://www.wireshark.org/ 都要翻墙。研究网络协议时如果遇到了疑问,我一般是翻墙用Google搜英文关键词,效率会比墙内高很多,我认识的技术大佬们都是这样做的。

至于近期大陆网民翻墙去刷FB这事,表达情怀啥的咱不说,如果能接触墙外的Google Scholar和Wikipedia等的内容,对技术进步真的很有帮助。要知道连中国顶级学者写的文章都是投到国外的,而且是英文的,错过了真的可惜。

 

大部分app或网站都是免费的,但是会要求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向手机发送各种权限的申请,用户以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数据换取产品的免费服务,这样的交换公平吗?

『林沛满』:只要用户是完全知情的(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算公平。类似的还有视频网站,我们要么选择免费看广告,要么选择付费去广告,很公平。像Wikipedia这样免费又不向用户索取的当然最好,但前提是有人捐款。

 

你的工作学习中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有哪些书?能否给大家推荐几本?

『林沛满』:我是在交大本科上的网络课,但是毕业后发现很多知识用不上,于是又补充了思科考证的资料。后来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应用层和传输层的问题,又去读了《TCP/IP Illustrated》,这算是影响最大的了。从书上学到的东西再好也不会很深刻,我强烈推荐用Wireshark去分析你想学的网络协议,有疑问再去查相关的RFC,这样才能学到最深。

工作之外的,我喜欢那种挑战原有认知的书(园艺方面除外),可能是因为心理年龄已经比较大,所以近年已经没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了。以前读过比较好的有《通往奴役之路》、《美国种族简史》、《自私的基因》、《枪炮、病菌与钢铁》、《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贵出版社出的吴军的书我也读过一些,写得挺好的,虽然有些细节我不同意,比如“垄耕种植法”部分。

 

大家都知道你除了技术精湛以外,还是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园艺大师,而大家对于搞IT的人的普遍印象是“宅”(也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女朋友导致的),对于技术宅男在闲暇之余如何修身养性,能给大家一些建议吗?

『林沛满』:如果一个IT男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之余,还能坚持每天阅读两个小时以上,日积月累,一年后整个人的面貌都会大不一样——起码能增重10斤。因此我的建议是远离电子产品(包括Kindle),到健身房、球场、公园里锻炼去。我自己平均每天要跑3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