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四部曲”的前两部中,
“新书四部曲”的前两部中,
先讲了干货:新书简介 | 智能家居唱的是一场什么戏
又谈了体验:从诚惶诚恐到何德何能——谈谈写书的体验
为了证明“干货”中夹带了“私货”,“体验”中深藏着“经历”,
便有了第三部:挖彩蛋~
因为是第一次写书,
所以特别用心;
因为用心,
所以特别想把事情做得有趣一些。
不想去套用“情怀”的帽子,
就当我是一位“彩蛋主义者”吧!
1. 一本关于“家”的书
出版社提供的封面初稿,有些简单;既然是关于家的书,就拜托了设计师朋友Nancy,照着我家的平面图,绘制出了封面插图。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版权问题,图中的每个icon都是设计师精心绘制的矢量图。
彩蛋,从封面就开始了~
虽然这本书没有“送给xxx”页,但还是迫不及待地在致谢中写下了对“家”的感谢[p.156]:
2. 身边的智能体验
书中提到的很多智能体验,并非空谈与遐想,而早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例如序言中写道[p.3]:“大约10点时,我站在公司门前,习惯性地按动着开门的摩斯码-----即使这是我知道的唯一一组摩斯码,它每天都能为我开启一扇交融了科技与生活的大门。”
再如,书中提到的Jawbone智能手环[p.56],也确实带来了很多启发。
3. 从海报到可视化
在第一章的引语中[p.9],展示了一张极简风格的“海报”- 三个交织的圆,从而引出了全书的框架。
一方面,是在尝试着用有效的方式去阐述问题;另一方面,也怀念一下大学期间的“美编”经历,那些海报、报纸和杂志的锻炼,一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的自己。或许不久后,我会写一本关于“可视化”的书。
其实,这些可视化的讲述方式,不但可以缓解读者阅读文字的疲劳,还可以调节作者的写作状态。在写书的过程中,写累了就在Keynote里做几张插图;有时发现比起写字,更喜欢画插图。例如下面这张[p.146]充电线的插图,明明可以搜一张图片放上去的,却自己画了一张,也算是一种消遣吧。
4. 与“戏”的类比
在立项时,书的本名是《智能家居的台前幕后》,但从市场的角度来讲,这个生动形象的比方过于隐晦了。当然,这种与“戏”类比的讲述方式还是保留了下来,如下图8个章节的副标题,有声有色地讲述了:智能家居唱的是一场什么戏。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her》[p.58]、《黑镜》[p.69]、微电影《Look up》[p.71],既支持了相关的论点,也算是向影视作品的致敬。就像在总结行业参与者时提到的“电影及文学创作行业”[p.139]:“电影是最好的市场教育者。基于广泛的受众群体和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电影中涉及的科技产品都能得到有效的传播。”
5. [本章引语]中的彩蛋
记得刚上大一时,拿到了第一本原版教材-一本厚重的Java书,却惊讶地发现作者在每章的引语中,引用了一些诸如莎士比亚的句子。的确,作为一本技术书,能藏彩蛋的地方非常有限,那么【本章引语】就要用到极致。而我是这么藏彩蛋的:
#2 技术搭台
{歌剧《雨中曲》强大的舞台设计 演员当中玩水}→底层技术决定了产品的成败;
#3 体验挑梁
{迪斯尼乐园某剧场 演出开始后的惊喜不断}→用户体验就像一场演出,用户会根据自身体验给出一个评价;
#4 产品唱戏
{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 工业革命片段 鼓手们在观众席过道上的表演}→在经历产品变革之后,智能设备将以用户为中心;
#5 粉墨登场
{《悲惨世界》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话题}→智能家居生态圈:丰富的产品功能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6 座无虚席
{巴塞罗那某喜剧剧场的按“笑”收费模式}→鼓励用户尝试新鲜事物,并且允许用户只为自己的体验买单;
#7 各擅胜场
{爱丁堡艺术节不同的参与者 大剧场中的演出&街头的杂耍}→大小各异的行业参与者,发挥着自己擅长的技能,共同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至于,彩蛋摆放得是否突兀,由读者来评判吧。
6. 也谈“国际化视野”
在列举智能家居“情景实例”时,有这么一段[p.12]:“......这时书桌上的台灯像眨眼睛一样闪烁了一下,你突然想起来这周的法语课作业还没有写......”其实这是真事,写作过程中的那个晚上确实背着法语作业的压力,虽然我家的灯并没有那么聪明地闪烁了一下。
当然,多懂一门语言,只是多了一种工具,远远谈不上“国际化”。如今,网络的普及,已经有效地降低了获取信息的难度;那么更要努力地去学习和借鉴不同文化下的那些产品中的闪光点。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基本的礼仪:参考文献。
7. 向“数据科学”致敬
书中所提出的“智能家居产品的三原色模型”,确实是受Drew Conway的数据科学文氏图[p.21]的启发。
“数据科学”这个概念已经两年多了,是数学与统计学知识、计算机技能和商业逻辑三者的交集。面对这个令人向往的领域,曾有些狂妄地拿着自己的背景去比照,也曾被人漠视或者否定过。但至少请先接受我的致敬,没准以后会有交集呢。
8. 向公司致敬
向幻腾智能致敬!为了便于观点的阐述,书中引用了一些幻腾智能的产品,并努力保持客观的态度。另外,在致谢中也提到了[p.156],三原色模型也是受到公司三位创始人不同分工的启发。
也向Ptengine致敬!书中[p.65]借用了3-Sight模型,去划分智能化的程度。此外,在梳理行业参与者时,也由Web Analytics,引申出了新兴的IoT Analytics,也算是向数字分析行业的致敬。
9. 有趣的讲述方式
在书末畅想未来时[p.154],引用了一幅社交方式变革的漫画。尝试着做一位有趣的作者,用有趣的方式去讲故事。
其实,这是受一位爱大的苏格兰同学的影响,他喜欢在幻灯片的首页,放置一张有深度的漫画,既能缓和气氛,又能扣题引发思考。也在此向他招招手吧~
10. 呼之即出
这个蛋暂时还没有熟,不对,还没有孵化出来。先留个悬念吧,以后会隆重介绍的。
[结语]
出版社的编辑老师看到这些估计会生气了:小子不好好写书,藏了这么多东西。
但请理解,藏彩蛋是一种努力写字的动力,也是在尝试用有趣、有效的方式去讲述问题 。
最最后,说句实话书卖得挺慢的,毕竟行业有些年轻,书也有些局限;但我将在下一部“新书四部曲”中,总结一下卖书的经历。
也欢迎关注我正在做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