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留学美国之路

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诞生地。不同领域的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断涌现,它们在不断地改变着世界。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塑料、电灯、电话、复印机、计算机、互联网,人们乘飞机周游世界、乘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空间,美国的科学家、发明家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大约30年的时间里,全部224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包括物理、化学、医学)获得者中有132名美国科学家,占半数以上(见诺贝尔基金会网站:http://www.nobelprize.org/)。当然,美国的学者也在政治、经济、社会与人文科学等领域做出了许许多多的重要贡献。

美国的大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不断孕育着大量的科学家、发明家、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美国共有53所大学培养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13所大学培养出的获奖者达两位数。这些大学的学术气氛浓厚,拥有大量的优秀教师,采用各种独特、优越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联系实际,鼓励独立思考、鼓励创新,为世界各国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上午在课堂上聆听菲尔茨奖(Fields Medal,数学界的最高奖)获得者所讲授的数学课;下午又可在讲堂聆听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得主的精彩讲演,或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实验室参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有机会与世界著名的学者共进午餐;在操场上、游泳池内,可与奥运冠军、运动健将一同游戏或观摩他们的训练;在实验室、宿舍、餐厅,与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交流、互动,启发学习,广交好友。这种大学阶段的经历将使他们学到今后立足于人生舞台的本领,为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建立丰富的人脉关系。

因此,众多中国人希望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能去这些美国的大学就读,留学美国的大潮气势磅礴。仅2011年,中国就有56 000多名学生赴美读书,各种关于留学美国的图书和网站不断出现,但是有关美国大学的各种错误的观念、不准确的信息、混淆和误导也比比皆是,2011年我们受邀到中国几个城市就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相关的留学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时,就看到和听到许多。

在武汉,我们刚进讲堂,就听到有家长说美国的基础教育不如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及地区,到美国上大学还不如到香港、新加坡等地;我们还听到有的家长谈到自己非常优秀的孩子即将初中毕业,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师大附中是稳操胜券,至于留学,他认为那是考不上大学或考不上好大学人的选择。现在还有人持以上这些看法,看来许多人对美国大学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

联想到几年前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两名学生,其中一名学生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清华,今年毕业后来到美国的华盛顿大学继续深造;而另一名学生当时的成绩不如前一位,肯定上不了清华、北大,他高中毕业后到美国的西北大学读本科,四年后被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等名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可见,在美国大学本科4 年的训练,使他在诸方面占据了优势,为其下一步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在南京,我们在《现代快报》上看到一家著名的留学中介机构刊登的一则新闻:“……此次来访的八所美国院校中的罗斯-霍曼理工学院是一所超一流的理工学院,仅略次于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等……”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都是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录取率在10%左右,而罗斯-霍曼理工学院(Rose-Hulm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专注于本科生教育的小型学校,录取率高于60%。怎么能将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学校放在一起比较,而混淆视听呢?

在湖南,我们看到一条《长沙女孩考入美国顶级商学院,全球只招60人》的报道,介绍的是一名高三女生即将入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商学院。实际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商学院的本科根本不招收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而是从已就读大学两年的学生中考试选拔,三年级时学生才可进入商学院学习。显然,这种报道是不真实的。

在深圳,我们到一所国际学校访问,发现校方安排学生连续报名参加多次托福和SAT考试,并告诉学生考得不好就取消分数。这种到考场上去碰运气的做法,显然不好。我们遇到有的学生问,某名牌大学的托福成绩只要85分,我考了92分,为什么我还被拒绝?还有的学生问,我想上美国的某某大学,托福和SAT考到多少就肯定能进去?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对美国大学挑选学生的方法和标准不甚了解,对美国优秀大学的具有申请资格(eligible)和具有竞争力(competitive)不清楚所致,这无法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解释清楚,应该从美国大学的招生原则谈起。

我们经常看到“某某考上哈佛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的说法,殊不知哈佛大学从来不提供奖学金(merit scholarship),而是采用“需盲”录取(blind-admission)的原则,再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发放按需助学金(need based financial aid),即挑选、录取新生时根本不看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录取后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按需发放助学金,而不是奖学金。

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申请美国11所著名大学全遭拒绝。该状元的学习能力不容置疑;他同时还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和班长,可见其也不是一个书呆子,有相当强的社会工作能力。按理讲他应该能被几所学校录取,但却遭到全军覆没的结果,说明他的大学申请确实存在致命的问题。

有关美国大学的各种错误概念和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许多学生和家长不能够正确、全面地了解美国的高等教育状况和各大学的特点,不知道该如何申请美国大学,更不能正确、合理地规划学生的高中学业和未来,最后只能为失去宝贵的机会而后悔,这十分令人惋惜。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各类大学的招生规则、选拔学生的方法等各种准确信息,帮助有意愿、有能力的学生尽早地、合理地计划自己的高中学业和未来学习,使更多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优越的美国高等教育资源,将自己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才,以满足中华民族对人才的渴求,也期待他们学成之后为祖国的教育、科技、人文等各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