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会撒谎,你会吗?

这是一篇之前分享给GISer入门小密圈(现改名为知识星球)密友的文章,现分享给大家

1954年的时候,达莱尔·哈夫(Darrell Huff)写了一本《统计数字会撒谎》(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讲述了人们是如何使用统计数据撒谎的,正如作者在开始就介绍到:

统计这种神秘的语言,在一个用事实说话的社会里是如此的吸引人,但有时它却被利用并成为耸人听闻、恶意夸大或简化事实、迷惑他人的工具。在报告社会经济趋势、商业状况、民意测验和普查的大量数据时,统计方法或者统计术语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作者不能正确理解并恰当地使用这些统计语言,而读者又并不能真正懂得这些术语的含义,那么,统计结果只能是一堆废话。

1991年,马克-蒙莫尼尔(Mark Monmonier)模仿它的写作风格,在其1977年出版的《地图、失真及其意义》基础上写了这本《会说谎的地图》。

书中告诉人们,地图天生会说谎 ,用地图说谎不仅容易,而且不可避免。在一张白纸或投影屏幕上表现复杂世界中存在的意义丰富的要素关系,地图一定会扭曲现实。除了因为将三维球面的东西呈现在二维上必然会出现损失外,要想把众多有用的信息呈现在一份小小的地图中,不使重要信息淹没于细枝末叶的迷雾中,势必又要再次根据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删减等操作。如果前者受客观条件所限,那么后者则存在很大人为的主观成份,而这就构成了说谎的土壤,比如我们可以不同比例尺下地图展示的需要,在概括综合时撒些小谎,甚当然也可以利用地图进行政治宣传以及为军事对手提供“假情报”。

如果《会说谎的地图》那本书为你揭开了地图的神秘面纱,通过让你理解和体会地图的多面性来使大家更明智地使用地图,那么探究地图具体是如何撒谎的就需要好好研究下面这本书了,堪称地图说谎宝典。不用被它的中文名字所迷惑。


当你想用地图说谎而不想被识破,你需要提前了解正确的地图表示方法。而本书就告诉你一系列的秘籍,比如最基础的,在制作地图时,针对不同的表现内容应该选用什么形式进行呈现:

当选择了某一种符号,比如【使用等级符号】,会通过一系列正反两方面的示例告诉你,在使用点等级符号时,要确保最小的符号在地图比例尺下清晰可见,同时最大的符号不会过于重叠,以至于掩盖地图要素格局。

针对专题图的制作,也并不是只有默认的【自然间隔分类法】一种,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比如:

会给你清晰地介绍这四种专题分类方式的效果,不仅如此还会给你再细致地讲解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怕你不清楚,还会告诉你每种分类方式都适用于什么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分类或者设色才能使最终效果更为清晰。

不止有制图,还有常见的空间分析,以查找邻近要素为例,作者就列举了3种方法,并对3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所需条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同样的一个数据,当你应用的目的不同时,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比如:

对于具有相同人口数量的不同大小区域来说,根据想凸显人口数量还是人口密度的不同,又可以制作出不同的效果。

以上只是本书众多精彩内容中的一部分,强烈建议大家好好阅读下此书。当你理解了正确的地图应该如何制作时,举一反三,也就能够一眼瞅出那些撒了谎的地图了。


这是一本严重被我低估的图书。它应该是首次GIS引进版丛书,刚上市就入手了一本,但阅读了几页就扔到了一边,主要是因为其中文名字太有欺骗性,当初购买时是想研究空间分析的相关内容,心想既然说是空间分析指南,应该有主流的空间分析操作介绍,可谁知买来发现前面几章全是制图相关的,当时被功利主义的读书心态所蒙蔽,便没有再细看。最近在研究地图制图,静下心来细看才猛然发现此书好棒,不仅有详实的制图讲解,更有相关空间分析的介绍,因为在讲述制图的过程中就顺道讲如何分析给讲出来了。比如,在讲解密度制图时,通过介绍其方法 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算要素数量 引出犯罪分析人员和交通规划人员是可以通过密度分布图的制作来研究城市不同区域的犯罪情况以及在何处设置交通站点更为合适。只不过不是讲具体的“术”,而是讲方向纲领性的“道”。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书名的重要性,感觉本书书名完全无法涵盖其内涵,而且还有一定的误导,不静下心来细看,实在无法感受到本书的博大精深。

建议将书名修改为 用地图说谎,从入门到精通 :) 可能会更为畅销。